2021年行将结束时的一点无病呻吟
按照历年的惯例, 原本这点东西是该在21年耶诞节写成的, 但是当天我正因为考研与疫情被迫蜗居于宿舍, 痛苦地低效内卷着数理统计, 所以就鸽了. 现在因为疫情加重, 考试被迫推迟, 多出来的一大堆时间总感觉内卷也很乏力, 于是又把写这东西重新提上了日程. 前几年都是用onedrive notes啥的随便一写, 写完了截图丢上空间, 这次正经用typora写反倒有些难以下笔. 总而言之先把2021的年表和大事纪(笑)整理出来吧.
想了想封面图就用 噬血狂袭的女主吧, 毕竟今年没打啥游戏, 这片是看动画看到的唯一好活了.
Timeline
1月.
没回家, 在兰蒂斯城借租梁浩然的房子住, 看伍鸿熙, 买了一大堆物理书(虽然几乎没翻过). 看了痕量Sobolev空间内容, 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分析学的爱和对于抽象废物的恨. 拼了unicorn里假夏亚的机体.
在拼假鸭的时候看了 魔弹之王与战姬, 女一号我挺喜欢的, 银发大姐姐kksk, 以及横山克的配乐写的真好.
拼了一个kotobukiya的胶.

2月.
TNO用朱可夫统一了一次俄罗斯.
开学, 报了大三下的必修课(事实证明这是毫无必要的, 甚至造成了一次巨大破防, 算是严重的决策失误了).
开始看taubes, 但是其实也没啥卵用, 感觉现在学这些东西就是折腾abstract nonsense. 还翻了GTM224. 但是其实也没啥卵用.
陈红斌的讨论班开始进行.
5月.
黎曼几何结课, 第一次整理出长篇notes, 虽然是个水课, 拿了满分. 虽然是个水课.
开始内卷数值分析, 虽然回头看也没啥卵用.
报了BICMR的微分几何暑校, 大概是上半年内唯一正确的决定吧(笑).
开始玩ウマ娘, 没买初始号, 事实证明这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陈红斌讨论班暂停.
6月.
拓扑考试卷面61, 低级错误+Seifert Van Kampen定理条件用错(终生难忘的两个开集或是两个闭集), 报课太多加上自己学的不扎实的恶果, 年度破大防事件发生. 原本以为是不能4.3也能4.0的课.
以及最后一题Tietze 延拓定理用错了, 在实变考试的时候又栽在了Tietze上, 唉.
拓扑考破防之后开始写马娘同人文. 鸽了.
复习数值分析的时候感觉课本泛函味道很浓, 好感很足. 与此相对的, 12月买了一本Theoretical Numerical Analysis, A Funct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开始看Formula 1(是这个时间点吗?感觉可能还要更早一些?).
7月.
本来想看Hormander, 但是发现几乎看不懂.
学了点Linear and Nonlinear Functional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s, 但是开学了发现在做题上效果接近0, 挺失败的只能说.
听了BIMSA的一部分pseudoDO网课, 但是鸡毛都没听懂, 就记着了个Japanese bracket(笑), 还有Plancherel定理说明了Fourier变换是到速降函数类还是啥东西上的等距变换, 秋季学期泛函又没学广义函数论, 感觉对内卷没啥b用.
手机坏了, 可惜了我以10G论的色图和我的怪文书.
去了延安.
陈红斌讨论班在暑假集中进行.
看了 大决战三部曲和后日谈 将军决战岂在战场, 这是我看过的最佳的军事主题的电影, 带制作啊.
真正意义的暑假在电工实习中结束了.
8月.
听了BICMR的网课, 拿到了成绩, 记录了总共100页整的笔记, 算是下半年来的唯一的慰藉吧.
认为几何学和分析学的结合才是相对而言更有价值的东西.
游泳, 游完了一张游泳卡. 感觉游泳是颈椎病最佳的非干预疗法.
开始研究升学, 给科大教授发了邮件但是人家不屌我, 差不多从这时候开始就开始陷入自我怀疑怪圈(和大佬没回我邮件不存在直接联系).
skim了A Panorama View of Riemannian Geometry的一部分. 感觉还算比较有价值的, 起码这东西写得比Wikipedia好.
打了covid疫苗第一针.
拼了两个kotobukiya的胶. 拼胶那天熬夜了, 看了回复术士的重启人生, 我就感觉到色.
9月.
写了一篇完整的Satono Diamond马娘同人文, 恕不在此列出url.
开始跟江文帅的几何分析网课, 认识到了正统几何学应该是什么样的, 找人代购了几何学圣经新约Metrics Structures for Riemannian and Non-Riemannian Spaces.
报了相对论, 旁听量子场论(还好没报量子场论, 这也许是我下半年最正确的决策).
某种意义上出于对抽象废物的厌恶和一部分审美因素上的考量, 开始高强度发表应用数学工作者都是爹的观点.
10月.
感觉快被生活逼疯了, 责任主要在狗屎C#程序设计. 真不知道数学系学生学这j8课有毛用.
深夜被统计学破防, 主要就是三大分布感觉太难了记不住, 当时大概也没学啥.
打了covid第二针, 不知道算不算入了Hi-Res坑, 如果入了我希望没入.
然后买了HD600, 然后曲风就几乎变成纯Orchestral了. 从现在到年底几乎没听过Prog了. 有没有可能, 我是说可能, 我发现不管prog怎么编曲都打不过大编制.
相对论结课了, 大作业选了个霍金奇异点定理的主题, 然后发现这是个无聊的拓扑学把戏, 就水过去了(没有什么深刻的数学, 一丝一毫都没有).
开始觉得一部分现代数学物理是寄吧.
这段时间主要在肖.
11月.
对统计学的态度扭转, 然后就开始认真学这门课, 总而言之能带来生产力的都是爹.
期中周一过就开始摆烂, 具体行为是每天晚上10点之前回寝室开始看动画之类的, 打通了Muv-Luv Alternative和Muv-Luv本篇恋爱线的青梅线, 把陈年Riddle Joker的二条院羽月线打通了, 又来了一遍将军大人风华正茂的德川线(德河?)线, 打通之后才想起来以前打通过. Muv-Luv的机设是真的帅, 性癖大直击属于是.
和BaiHaoyang 去了次耳机店, 听了45分钟的HD800s, 并且认为自己应该攒钱买一台.
看了噬血狂袭所有的动画, 并且认为这是卖肉后宫番标杆, 女主真可爱啊, 还是种田适合老子.
这段时间主要在肖, 兼以拉赫和Prokofiev, 还有TNO里出现过的毛子音乐家, 什么穆索戈斯基, 里姆斯基高萨科夫, 巴拉季耶夫, TNO纯纯艺术启蒙了属于是.
12月.
疫情袭击了西安, 碑林无战事.
看的所有动画都不如Strike the Blood, 标杆就是标杆啊.
看了希德尼娅的骑士动画一季半, 漫画全部, 看了贰瓶勉另外两部主要的漫画作品Blame!和人形之国, 前者没看懂, 后者画拉垮了, 感觉不如噬血狂袭...整体观感. 日本作者似乎普遍缺乏驾驭恢弘设定的能力, 不过这片的三渲二制作看起来挺带劲的.
其他杂鱼动画就不标出来了. 比如名作之壁啥的还有各种两集都没看下去的.
ウマ娘差不多抽掉了一个天井抽出了Fine Motion, 本来是预留给Satono Diamond的天井. 但是抽完了感觉也不是不行, 这妹在游戏性和性上都给我带来了大量玩马娘以来前所未有的欢愉.

这段时间找了大量毛子的曲子, 在之后的内容详述.
剩下要写的内容……
数学
北大暑校那个复几何老师(是个博士)张科伟说过一句话:
别看这些同调类花里胡哨, 本质上都是很硬很硬的分析.
单论复几何课程而言我根本感受不到这是很硬的分析, 这课就是在介绍abstract nonsense, 学了些没有吊用的愚蠢代数学把戏和代数语言. 但是这句话话糙理不糙, 我感觉也得是这样的. 毕竟上同调类说白了就是周期函数等价类嘛, 不是什么狗屁函子交换图. 我想研究函数最终还是要落在分析的手段上. 大概这也存在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关系吧, 我目前仍然达不到“视同调为硬分析”的水平, 毕竟短课程里张科伟也没讲啥, 非要说Hodge分解定理算是有点分析手段. 目前我看来几何可不能是算几个意味不明的同调类和不变量. 李田曾经说过:
解决了分类问题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这应当是分类的哲学, 但是分类工作总是让人感觉无趣而没有激情的. 我还是更希望关注一些我能够知其所以然的工作.
前半年一直搁那儿折腾bundles, 但是感觉学一套bundles的语言屁用没有, 现在感觉理论物理如果离开物理学背景就是纯画鬼的布尔巴基行为, 而且在旁听了qft课之后我感觉我对于物理学的热情似乎也挺虚假的, 大致上讲“我感觉有些东西很有趣, 但是我并不真正关心那些东西”. 所以也不知道学这bundles有毛用, 而且我觉得现在不少理论物理完全就是在画鬼, 简直跟布尔巴基学派的行为一模一样. 我根本不关心这些画鬼内容, 这些内容难以让我感到兴奋.
暑校学了Gilbarg& Trudinger的part1, 椭圆形方程学起来还是相对很让人兴奋的, 本来打算找机会再看一遍也没看成, 说白了还是自己摸了. 这个假期要是能安心过寒假就好好看看韩青&林芳华. 之前吹逼的时候说如果将来的孩子是男的就起名刘青, 女名就起名刘芳华, 结果后来发现刘青也是抽象废物的名字, 就决定作罢了.
然后学了一点比较几何, 用的是Cheeger& Ebin那本书, 算是北大网课里面学得最舒适的课程, 在之后于江文帅处接触了Gromov的理论之后感觉到那才是比较几何的未来, 解析手段强而有力, 不可战胜. 不如说这才是自然而富有直观的. 丘成桐的传统几何分析直接黯然无光. 当然更可能是因为我分析学得太少.
还接触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可能值得一提的是阿诺德的几何化理论, 把(不可压流体的)欧拉方程看作保体积微分同胚群中的测地线方程,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phase space那套东西的想法吧. 感觉很有趣但是也没深入去学.
陈红斌先生的非线性分析讨论班也算是给我开了个启蒙的头, 首先感觉泛函手段非常强大, 其次感觉这才叫Morse理论嘛!
打破了对于复几何辛几何这种东西的迷信, 觉得Gromov做的几何才叫几何, 可喜可贺.
另一方面是对于应用数学越来越接纳的态度, 大概是今年考了数值分析之后(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因为课本写得好)就觉得应用数学强而有力而且优美, 与此同时导致了多次和抽象废物的对线, 只能说我不首先使用鄙视链武器.
买了数值分析的泛函分析观点教材, 并且打算假期有时间翻翻, 学点泛函的例子. 毕竟分析学可不是离开例子也能虚假地blossom的abstract nonsense.
反复读了鄂维南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的发言稿, 并且对于非第一性的基于数据的应用数学产生了诸多憧憬.
读了这篇文章, 开始在思想上破除第一性的窠臼. 了解了一些机器学习的想法, 感觉很有价值.
关注了顾险峰先生主张的最优传输理论, (包括机器学习在内)后悔概率论没学好, 统计在努力学了. 并且发现上半年念的那个“多维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必修课也是学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 所幸醒悟的为时未晚(指在期末考试前).
目前的打算是如果升学去不了理想校念几何或者分析, 就留本校转数据科学了. 感觉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一个选择.
下学期也没啥要学新东西的计划了, 看看PDE和泛函, 然后卷一下夏令营. 是该pause&ponder, 好好补一下基础了.
艺术
前半年大概是一直在听prog, 说是听prog来来回回也就那几个乐队, 历数一下感觉也就Yes, Pink Floyd和David Gilmour, Genesis, Camel, 然后其他一些硬摇滚乐队比如deep purple, dire straits之类的, 最后再算上一个muse. 再就是70s的那些经典老歌, 滚石皇后什么的混着在听. 但是感觉也没什么值得写的.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到前半年尤其是考试周期间天天大听特听左棍歌曲和毛子歌曲.
后半年自从换了设备之后就没怎么听过摇滚乐了, 一开始是从肖11第四乐章开始顺着tno的配乐曲目在找曲子听, 再然后就是自己去挖掘了. 我是大概想在这里对这两三个月听过的曲子做个梳理, 作曲家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下?
以及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我换设备之后流媒体就变成柳拜播放器了(笑).
一些斯拉夫作曲家和喜欢/值得一提的曲子
格林卡
也就 伊凡苏萨宁和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了, 其他也就听了个 爱国歌和 Kamarinskaya.
可惜我没找到好的伊凡苏萨宁切片, 不然我必大听特听 光荣颂(TNO 沙法列维奇统一). 基本上被拉出来单独演奏的都是序曲和舞曲部分啥的.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倒是听得不少.
鲍罗丁
交响诗“俄罗斯”(TNO 维亚特卡弗拉基米尔三世沙皇统一), 交响诗“塔玛拉”, 二号交响曲“英雄”,交响诗画 “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 波洛维茨人之舞.
鲍罗丁的作品都极富斯拉夫风味, *交响诗“俄罗斯”*和他的两部交响曲还有那个3 theme of Russian symphonies还是啥名字的曲子都是这种感觉, 只能说强力集团的味道还是非常正的. Tamara和In the Steppes of Middle Asia和Polivtsian Dances(显然)都是中亚风味. 这么一想姑且也算不那么传统的“大俄罗斯”范围吧.
穆索戈斯基
交响诗画“图画展览会”(X:古基辅大门被用作斯大林娜的统一音乐), 荒山之夜, 莫斯科河的黎明.
同样是强力集团的正统斯拉夫风味, 值得一提的是Dawn over the Moskva River在穆氏死时只有钢琴曲遗稿, 现在两个版本分别是里姆斯基高萨科夫和肖斯塔科维奇写的伴奏, 我是没听出什么太大区别.
里姆斯基-高萨科夫
雪赫拉萨德组曲(即天方夜谭), 这组曲里面有首也用在tno的统一音乐, 似乎是季科夫?和 西班牙随想曲.
强力集团的又一人.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 斯拉夫进行曲, 意大利随想曲.
听了不少毛子古典乐一直绕着柴走感觉也挺离谱的, 认真听过的也就以上三首曲子. 没什么好说的.
听得多的版本是斯维特兰诺夫的.
阿廉斯基
F小调钢琴协奏曲, 第一组曲, 第二组曲“群像”, 组曲“埃及之夜”, 柴可夫斯基主题变奏曲, 俄罗斯民歌幻想曲, 苏沃洛夫追忆曲, 伏尔加河之梦.
我最喜欢的浪漫主义时期的斯拉夫作曲家, 有人喷他写曲子力量不足, 但是主要体现一个斯拉夫风味, 味道正中正.
拉赫马尼诺夫
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第三钢琴协奏曲, 第四钢琴协奏曲,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经典无需多言, 我喜欢阿仕肯纳齐的版本.
有个斯维特兰诺夫指挥, 彼得罗夫弹奏的拉二也挺不错, 感觉差异不算大.
斯科里亚宾
交响诗“普罗米修斯”(用作TNO萨哈罗夫统一音乐).
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
无调性音乐听不懂啦.
肖斯塔科维奇
第五交响曲,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革命”, 第十二交响曲“1917年革命”, 康塔塔“斯捷潘.拉金的处刑”, 第二钢琴协奏曲.
五号和七号都有斯维特兰诺夫的版本, 十一号和十二号我独爱康德拉申.
斯捷潘.拉金的处刑是我为数不多的能有共鸣的非母语康塔塔.
普罗高菲耶夫
第一交响曲“经典”, 第三钢琴协奏曲, 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TNO用了两段, Omsk和大祭司?似乎),组曲“夏夜”.
其实还有 西古提组曲和 康塔塔“十月革命二十周年纪念”, 这俩tno都用了但是感觉不是很听得来. 普氏的五部钢协中我还是比较喜欢三号. 感觉三号不是传统的钢协, 伴奏地位似乎是高上不少(我在写什么?).
哈恰图良
组曲“斯巴达克斯”, 假面舞会组曲.
格拉祖诺夫
第一钢琴协奏曲.
波特科维茨
第一钢琴协奏曲.
Bonus : 德沃夏克
第一交响曲“兹沃尼采的钟声”, 第五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来自新世界”.
西斯拉夫人(指捷克人)也是斯拉夫人.
第六交响曲听着像舞曲, 第九交响曲我最喜欢的是第二乐章的缓板.
通俗文艺(二刺螈)
今年因为期中周之后心态转变开始摆烂, 二刺螈算是看了不少. 感觉后半年能入眼的也就 噬血狂袭, 希德尼娅的骑士, Muv-Luv三部. 其他杂鱼就不在这里提了. 非要说还有个 当不成勇者的我只好认真找工作了, 只能说难得能看完12集, 虽然说实话非常无聊, 大概在轻改的平均线上. 动画挺色的. 以及前半年看了个 魔弹之王与战姬, 那片印象分挺高的, 主要体现在女主银发大姐姐人设和横山克的配乐. 事实上这片的ost我在初三那年就听过了.
如果逐条说的话, 噬血狂袭这个片我能看完四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一直不整烂活, 这片最开始的观感节奏体验很类似TRPG, 大概是过完一个本之后过个幕间然后开新篇这种感觉, 而且男主智商和牛子都相对正常, 在轻改业界实属难得中的难得, 以及2022年要拍最终季了, 能拍完的轻改更是凤毛麟角, 完全可以看作是市场的认可吧.
顺带一提, 这片第二季和第三季都卖的是BD, 所以尺寸出乎意料地大.
一些额外因素是因为两个真女主很可爱, 整个片的人物架构相对而言非常接近于单男主+单女主的冒险故事(爷的最爱), 正宫和青梅之外的其他妹都给人一种副本的掉落品的感觉, 第二部之后每一部的片尾曲pv都只出现了男主和正宫二人毫无疑问的纯爱大作. 不过反正是大家都不会受伤的真后宫, 观感总比党争好吧.
我也挺难想象看了不少二刺螈之后今年看过的观感最好的动画居然是“无脑后宫爽片”, 但是事实如此我只能说挺惊讶的. 女主是真的很可爱.
希德尼娅的骑士一开始看得挺惊艳的, 感觉算是很老套很恢宏很黄金年代的标准space opera. 但是贰瓶勉水平堪忧, 完全把持不住剧情. 就不提日系的通病战力崩坏了, 我觉得“万能按钮”这种东西可以存在, 但是怎么把握万能按钮就是显作者功力的地方了.
动画的三渲二比漫画要震撼许多, 萝卜战斗环节看得也挺带感的. 可惜补完漫画之后TV版不大看得下去, 一方面是出于我喜欢的扶她妹输了为什么我喜欢的总是败犬啊, 另一方面还是经典日本人驾驭不了大场面, 一些剧情设定实在是没法带脑子看.
然后 Muv-Luv Alt我其实是动画看了一半之后去找了原作, 原作最吸引我的就是机设了, 这片的机设实在是帅中帅, 性癖大戳特戳. 前掠翼前掠翼前掠翼我的前掠翼呢剧情槽点挺多的, 日式异形片最爱的桥段就是“人类之所以能存续就是一次接着一次的奇迹”, muvluv这种loop系的剧情上说得过去, 但是希骑之类的也这么整就看起来挺审美疲劳了.
原作算是秉承了“皆杀”精神, 人死起来挺劲的. 但是大概是年代原因, 桥段看起来也挺乏的. 一个细节我印象挺深, 不如说因为挺好笑的. 突入喀什主巢卡密卡泽的时候说好的炸弹定时三分钟, 女主(女二?)在那段台词的总时长就七八分钟了, 只能说难泵.
玩了muv-luv本篇的青梅线(很普通的恋爱剧), 还玩了真实续作 Project Mikhail, 虽然这萝卜系动作只是单纯复刻alt篇剧情就是了, 有意思确实有意思, 还做了部位破坏. 但是多少有点粉丝向骗钱, 完成度比我全价购入之前预期的低不少.
突然想起今年还看了 闪光的哈撒韦. 看完之后唯一的想法是“有钱真好”, 带制作就是带制作啊. 我的评价是:
-やってみせろよマフティー!
-なんとでもなるはずだ!
-ガンダムだと!?夜空 导弹 柯西 导弹 夜空
主题歌:[Alexandros]「閃光」
姑且先写到这里, 之后想到啥再补点啥吧. 年末还是以摸为主, 再怎么说C99也开始放流了.
过几天要是有点闲心的话说不准可以写写今年看过的印象深刻的黄本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