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概是跟网友聊色情漫画的时候给他推荐了ごさいじ老师, 他翻到 再会つづり 一本时聊到了第一面描述里的“有关恋爱, 没有人死亡, 没发生意外, 没人生病, 结局具有冲击性”的小说. 他推荐了 夏日重现(Summer Time Rendering)和 艾比斯之梦, 因为对后者的名字有点熟悉但是对内容毫无印象, 我决定今天中午翻一遍这个小说.

封面用Космодром Байконур. 其义自现.

说实话结局并不具有冲击性, 不如说完全就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结局; 而且也大概跟恋爱喜剧没啥关系. 我也懒得在这里重述剧情梗概——“避免剧透”是一个在写书评时很方便的偷懒手段. 但是看这种日式科幻完了之后郁结于心, 实在是不吐不快. 那就让我在这里简单输出一下情绪吧.

小说的设定算是(传统的)近未来失控机仆的世界里小伙子被萝卜抓走之后的科幻版雪赫拉萨德. 说到底, “人\rightarrow萝卜”这种演化大概是算不上物种迭代的吧. 首先绝对不可能是经典生物学意义下的进化就是了(笑), 看这种人类被自己的造物取代的小说只会让人感觉到无力, 同类的主题如果更传统一点就是典中典之宇宙人和地球人的冲突. (顺带一提, 这小说还蛮有梗的, 比如new type的特有咒骂重力, 大概这也是21世纪日式科幻的特征之一.) 但是后者完全不会给我带来什么观感上的阻碍, 毕竟掌心掌背都是肉, 打来打去活下来的(只要有人能活下来)都是人类.

我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是个人类本位主义者(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沙文主义者), 譬如我支持环境保护和新能源, 但这仅仅出于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殷切期望而非是愚氓的非蠢即坏的道德因素; 倘若对某种生物(resp. 非生物)的灭绝(resp. 穷竭)在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的影响微不足道, 那这种eradicate就是毫无坏处的. 也因此当我看到“人类因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被自己的造物所取代”的桥段时我会愤懑继而颓丧, 要我说违反阿西莫夫三定律的机器人都拉去一烧了事算了, 当然一如“教条就是用来打破的”, 如果不打破自己的设限总会没东西可写, 阿西莫夫本人不也整出了语焉不详, 模棱两可的擦边球式的第零定律吗?

晚上跟推我这本书的朋友又聊了一下, 我感觉这本书对我的最大折磨就是堕落的种族是“人类”. 倘若换个皮, 宇宙长耳族创造出了机械长耳族, 被机械长耳族圈养, 然后无声无息地“死如秋叶”, 那我是毫无实感的, 可能看了插画之后会光速开始指机娘エロフ为waifu. 但这书的主角毕竟是人类, 作为个体而言肯定是好死不如赖活, 但作为读者纯论观感, 比起禅宗式的不明就里的谒语, 我宁可读到飞蛾扑火, “妈妈, 我会变成一只萤火虫”式的结局这也算是正统日本风味了吧. 正所谓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哪怕是废土世界也会有人坚忍求存, 傲然地立而仰望天空, 与之相对地, 在失控机仆的圈养和人间观察下, 自我麻醉, 走向愚氓而慢性死亡的人类结局在读完之后是会让人无名火起的. 正统的golden age恢弘太空歌剧必然是苦难而辉煌的; 而日系作品多少接近肖9, 一曲毫无主旨, 为了愚弄史达林而作的可以任意解读的抽象音乐, 它作态地抛出一段短小而诙谐的疑问, 而当试图揣度其内涵时它却嘲弄起你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今天摸了, 记一下还要写的内容.
创造者和造物的关系(homo sapiens help homo sapiens)
阿西莫夫在机器人五部曲的名言(短寿的地球人支配银河系), 真正的冒险精神绝非自我满足的抽象产物和道德高潮
什么情况下机器人可以被人类社会轻而易举的接受?

2022.5.4夜和朋友聊起マクロス之后的一些补充:

为什么同样是人类没有未来的, 萝卜代替人类去探索宇宙的结局, 乐园追放的意境比艾比斯之梦要高114甚至514倍?——因为前者除了彻底数字化的人类群体外, 仍然有一群人在地表坚韧求存. 罗曼罗兰的英雄主义怎么说来着? 哪怕种族尚未兴盛就走向衰亡, 地表上的人仍然拒绝虚无(拒绝拥抱后现代性!), 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物质资源匮乏的艰难生活中, (在不远的未来)笑着迎来最后的时日.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残酷后仍然热爱生活.

这一点就秒杀艾比斯之梦了. 最后那摇滚乐也很棒, 完全没有j-rock几乎必然有的无病呻吟环节. 进入副歌的时候萝卜的航天器点火, 太有味道了.